我是东北人。由于工作及子女的原因近些年一直居住在北京上海两地。以我对两地的认识,更愿意倾向上海多一些。原因是上海的文明程度更高,如司机对行人礼让的多,雨天乘公交大多数会用袋子把雨具放起来,避免碰到别人。街上小区狗便很少,大多数人文明养犬。乘出租车司机师傅不主动搭讪,但有问必答。上海的老人大都穿着干净整洁。小区管理上也到位,有扰民现象即可投诉解决。相比起来北京欠缺许多。遇绿灯行人过路,转向汽车跟本不让路,路上狗粪太多,北方大爷一件马甲既可闲逛。说了许多目地一个,即不管南北有好的就应学习借鉴。创建文明城市大家共同努力。
北京和上海都是全国综合实力数一数二的城市,如果问我“愿意”住哪里,我肯定会说上海,因为我现在就住在上海啊,而今年春节,我去北京旅游,在北京逛了一周,也有些感触,抛开个人主观意愿,客观的分享下我的看法。
提到住在哪里,最主要是考虑适居性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从气候环境、市民娱乐度、出行交通、生活成本几个适居性因素来对比下北京和上海,再来做最后定论。
气候环境
北京:春季降水少,气温升高的比较早,多风的季节扬尘比较大;夏季温度不低啊,高温而且雨水比较多;秋季是北京的雨季,体感湿度会比较大;到了冬季温度较南方要低一些,属于干燥性寒冷。环境方面,北京的街道很干净,而且我国对于环境的治理,已经很少有沙尘天气出现了。
上海:春季温度,但在向夏季过度时会有梅雨季节,空气会很潮湿;夏天温度较高,这和北京差不多,但是7、8月份是台风袭击频率最高的时间;到了秋季就非常凉爽干燥了;冬季气温比起北方很少出现日气温零下的情况,但是上海是湿冷,一些北方人到了上海反而体感要比北方冷。环境方面,街道和北京一样干净,以前上海被雾霾笼罩,现在经过长时间的治理已经很少出现雾霾天。
光看气候环境我会选择北京,因为不是很喜欢上海的梅雨季节,衣服干不了,总有一股霉味,气压低身上一直冒汗又干不了。冬天湿冷那是一种骨子里的冷,看着温度不到十度,但体感却比北方气温零下时还要冷。北京的气温就像北方人一样直爽,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
市民娱乐度
北京和上海餐饮业都很发达,在上海一些网红店时常有排队的现象,但是北京就更夸张了,我去北京的这一个星期,不管是大饭店还是小馆子,午餐晚餐基本每天排队半小时以上。但是北京餐厅的菜我有些吃不惯,毕竟吃惯了本帮菜系的浓油赤酱,鲜甜口味,另外,上海的菜式比较精致,这有别于北方的所有菜系。其他的,北京和上海的公园、博物馆、游乐场等娱乐设施配备都很全面,而且各有特色,这里打个平手吧。只是在餐饮这方面我会选择上海。
出行交通
北京和上海的城市公交和轨道交通都很发达,北京的交通设施比起上海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大,公交车比上海的长、地铁车站比上海大三分之一、轨交换乘平均要比上海多走五分钟。地铁拥挤度在上下班高峰期都很挤,马路上的车也都很多,但是北京的马路拥挤度我个人觉得要比上海高。在上海交通再怎么堵,外环以内最多堵上半小时,而北京三环以内,这真要堵起来一小时打底很正常,我猜想可能北京市中心的车要多于上海吧,这几年上海交通整治和交通疏导大有成效。当然北京也不差,而且两地的司机素质都挺高的,北京的哥也是全国闻名。我个人在出行交通方面选择上海,因为堵车没那么严重,地铁换乘走的路也少些。
生活成本
对于外来人员来说,不论是买房还房贷,还是每月的房租,这两地不相上下。生活的物价方面我觉得上海要高些。我在北京的景区购物时,纪念品、食物等的标价都不贵。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去天安门广场的路上一个大爷在卖玉米,我看他挺不容易,自己也有点肚子饿了,就上前问他一个玉米多少钱,他说三元,我就像是捡到钱包一样,一下买了三个。这要是在上海人民广场,一个玉米起码十块。超市里的标价两地都差不多,这可能是全国统一标价原因,所以最能体现当地物价的就是菜市场。北京和上海菜市场最能体现不同的,就是花同样的钱,上海买一小袋的同样东西,北京可以买一箩筐。两地的总体生活成本不相上下,但是北京的菜市场是我比较偏爱的。
最后,如果强制要我选择,我想还会选择留在上海,一方面自己是土生土长,在情感上有种与生俱来的偏爱,我是南方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对南方的气候环境、风土人情已经习惯,懒得改变。
以上仅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欢迎评论交流你的看法。
上海,城市管理水平比北京高出一截,城市配套,生活设施,周边城市发达程度,交通便利度明显比北京好。
当然是北京了!北京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是全世界公认的最适合人类生存体感最舒服的气候带!春天百花争相开放美不胜收,夏天虽热但持续时间不长也就从六月下旬热到八月下旬撑死两个月,而且大多是湿度不高的干热,在背阴树荫下立码凉快许多,桑拿天一般只有半个月左右。九月初早晚温差越来越大北京开始进入一年最好的金秋时节,十月至十一月中旬,北京的天空或碧空如洗或蓝天白云,在金黄色的银杏叶衬托下北国的雄浑壮美辽阔高远一览无余,这是传世美文《故都的秋》的作者郁达夫愿用生命的三分之一换取的北京金秋!冬天北京虽然寒冷但有暖气室内恒温二十度左右温暖如春,室外可以去什刹海北海等冰场滑冰或去周边山区滑雪场滑雪尽享北国之冬的乐趣!生活在四季分明的北方上国之都可以细细品味生命的春夏秋冬,故近代以来几乎所有南方大文豪如矛盾大书画家如齐白石等无不选择在北京工作终老一生,许多人还留下许多美文赞美北京的宜居气候,即便是如林语堂林海音梁实秋等大文人去了台湾,也无时不怀念北京之美之宜居舒适做梦都想再回故都以解相思之苦!沪上地处江南佳丽地,亚热带气候造就了小桥流水人家杏花春雨江南的雅致锦绣,植被丰富空气湿润,但这种亚热带气候高温高湿多雨让上海苦夏漫长憋闷湿热桑拿天挥汗如雨小咬众多,冬天又湿冷刺骨无暖气老年人实在难熬,春秋短暂梅雨季节天天下雨下得四处长毛发霉,人体湿热汗水因体外高湿排不出来糊在身上极其难受,一年四季阴雨天太多少见北国那碧空如洗或蓝天白云的好天气!所以仅以气候一项北京的温带气候之舒适就吊打包括沪上在内的南方亚热带气候,所以单论气候宜居就应选择地处北向是正脉北房是上房北方是上国占尽上风上水的地处北纬四十度黄金气候带的雄浑壮美皇天厚土千年贵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北京城!
北京人不去上海,上海人也不来北京,两个大城市人都知道中国有不少宜居的小城很不错,高大上不代表宜居,上海,84年去时南京路不少接地气的小吃店,现在再去,已少了很多老上海风情,过去外滩是上海年轻人谈情说爱所在,现在全是游客,北京也一样,老北京的氛围已不在,比如东、西单路口的小店全拆了盖成高楼大厦,前门大街面目全非,市井宜居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仅‘’方便‘’二字,上海抛北京十万八千里。
当然是北京,纵然有诸多不是,依然是北京,上海是个摩登女郎,北京是个大家闺秀,不同的风景,不一样的感觉,我喜欢北京的厚重感,喜欢故宫红色的城墙,喜欢下班回家,楼下老爷爷老奶奶跟你打招呼,姑娘回来啦,尽管已经30多了,在一个城市生活久了自然是有感情的,就爱大北京!
喜欢住北京 上海冬天没暖气受不了
秋天一定要住北京
老舍说:“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
论天气,不冷不热。论吃的,苹果、梨、柿子、枣儿、葡萄,每样都有若干种。论花草,菊花种类之多,花式之奇,可以甲天下。西山有红叶可见,北海可以划船——虽然荷花已残,荷叶可还有一片清香。衣食住行,在北平的秋天,是没有一项不使人满意的。
北京,秋,是可以划上等号的。
中秋前后是北京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
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象是含着笑告诉北京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商铺与地摊以及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京人才能叫出名字来的水果。
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京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象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又都摆列的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
况且,他们还会唱呢!他们精心的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京之秋的美丽。
同时,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裹着细沙与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的炒着,连锅下的柴烟也是香的。
“大酒缸”门外,雪白的葱白正拌炒着肥嫩的羊肉;一碗酒,四两肉,有两三毛钱就可以混个醉饱。高粱红的河蟹,用席篓装着,沿街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到正阳楼去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
同时,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多少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这雕塑的小品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心中种下美的种子。
同时,以花为粮的丰台开始一挑一挑的往城里运送叶齐苞大的秋菊,而公园中的花匠,与爱美的艺菊家也准备给他们费了半年多的苦心与劳力所养成的奇葩异种开“菊展”。北平的菊种之多,式样之奇,足以甲天下。
同时,象春花一般骄傲与俊美的青年学生,从清华园,从出产莲花白酒的海甸,从东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划船;荷花久已残败,可是荷叶还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
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京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
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象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京之秋。
北京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四时在窗前流转,人海涨落在心中变幻,八月的燥热要过去了,忽然之间,北京就迎来了秋天。
只有在这个短短的、弥足珍贵的时节,北京像时光倒流七十年一样回到曾经北平的样子。
这个时候住过北京的人,就会懂得“秋天”几乎是可以和“北京”两字划等号的。
在秋天,北京显出她所有的大气、澄澈、质朴、壮美和动人的人间烟火。
当然北京。上海夏天室外又热又湿,冬天室内又冷又湿是极大的短板。上海地面水体貌似比北京面积大,但远不如北京洁净,像苏州河,黄浦江的水混浊不堪,观感很差。北京近两年来空气越来越好,水质也越来越好,绿化面积大幅增加。至于名胜古迹,当代地标建筑,公园湿地更是北京的优势。附图为北海公园和开往秋天的北京西郊城铁,均为本人拍摄。